![]() 过去的老北京城,四季还是分明的。每年从入夏开始一直到八月十五,在胡同里,马路边就能听到“嘚儿铮铮……”的声音,那会儿还是三十年代,小孩儿们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了,再伴随着摊主的吆喝声:“冰镇熟水酸梅汤”,必要磨着家长给个几分钱出去买一碗,享受一下透心儿凉的舒爽。 ![]() 其实,这就是卖酸梅汤的小贩在“打冰盏儿”。冰盏儿又叫冰碗儿,用的是生黄铜制成的碟形小碗,外面打磨的极为光滑,小贩手拿两个直径约有七八公分厚的黄铜碗,摞在一起,用手连敲打带掂,发出清脆有节奏的撞击声,他们也被叫做“打铜碗的”。 ![]() 老北京酸梅汤配方最早源于清宫御茶坊,在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的当年,虽然敲冰盏的声响动听,但归根结底还是卖的酸梅汤和小摊上的其他冰食诱人的多。 ![]() “打冰盏儿”卖酸梅汤 暑热的天气,喝碗冰镇酸梅汤是非常惬意的享受,既怯暑又解渴。酸梅指的是乌梅,有用开水浸泡成汤的,也有沸水熬煮成汤的,但都要滤掉汤渣,加入冰糖或白糖,再加入桂花,凉后再加入碎冰块冰镇。 ![]() 西瓜汁和绿豆汤 西瓜汁选用头大的西瓜拧挤出汁,加入碎冰,清凉甘甜。绿豆汤冷热皆相宜。冷饮的绿豆汤熬好后放至半凉,滤去渣滓,加白糖后冰镇。早先的绿豆汤是加了巩的,碧绿碧绿的,现在已经见不到了。 ![]() 瓯奶酪爽似秋 奶酪制法,与当今酸奶大不同,是用牛奶加工凝冻而成,白嫩若杏仁豆腐。加果料的叫果子酪,在酪的表面放上瓜子、核桃仁、山楂、青梅等,好看又好吃。头几年老舍茶馆和护国寺小吃店还出过西瓜酪,不过现在已经停止售卖了。 ![]() 在奶制品中,奶酪是最适宜夏季饮用的,《都门杂咏》中有一首竹枝词描述了奶酪:“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脂滑,寒沁心脾爽似秋。” ![]() 20世纪40年代卖奶酪较有名的是东安市场的丰盛公和前门外门框胡同的奶酪魏。丰盛公今已无存,奶酪魏现在似乎已成网红店,不过他家的奶香和着其中淡淡的酒香确实十分香醇。 杏仁豆腐 杏仁豆腐是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洁白如玉的杏仁豆腐经过冰镇盛在碗内,兑入冰镇过的桂花糖汁,点缀红绿樱桃及葡萄干等红绿果料,清淡雅丽。食后甜蜜醉人,冰凉的感觉沁人心脾,到了夏季,许多家餐馆,特别是清真小吃店都有供应。 ![]() 杏仁豆腐不仅民间流行,宫廷中食用也很普遍。而且有专门的制法:用开水将带皮的杏仁浸泡3分钟,然后剥去皮,用水冲洗干净,加水磨成杏仁浆,滤渣。加水将琼脂上火化开,兑入白糖,煮10分钟后倒入杏仁浆,开后立即将杏仁浆倒入深的器皿中,撇去浆面浮末,然后让其冷却凝固成杏仁豆腐。把白糖倒入锅 内,加水,煮成糖水,出锅后晾凉,将冷却的杏仁豆腐用小刀切成斜块,把小块杏仁豆腐,放小碗内,从碗边倒进糖水,杏仁豆腐即浮在水面。 ![]() 什刹海的冰碗和鲜莲子粥 老北京什刹海的茶棚里有卖冰碗和鲜莲子粥的。 ![]() 冰碗取自河鲜,把鲜藕片、鲜莲子、鲜菱角肉、剥了皮的鲜鸡头米、去了衣的鲜核桃肉、鲜甜杏仁等,放在细瓷小碗中,加点糖,上面再放一小块冰,吃起来又香又脆又凉。 ![]() 年轻人火力旺,爱吃冰碗的多,老年人逛什刹海则偏爱清凉的鲜莲子粥。鲜莲子粥用粳米熬成,放凉后盛在细瓷小碗中,上面放上煮得极烂的鲜莲子、鲜莲子仁、绵白糖、青红丝,喝起来既解暑热还不伤脾胃。 ![]() 刨床手工摇钻雪花酪 雪花酪是民国年间才有的冷食,有的地方称“刨冰”,卖者多称其为“雪花酪”。 ![]() 做法是用带手摇钻的刨床,把冰块卡在圆盘上的卡头上,圆盘上有口子,口子上 有长片的刨刀,用手一摇,冰被削成碎花,如同雪花一样,散落在下面的盘子里或小碗里,再在上面浇一些各色的调色汁,尽管这种食品谈不上有什么营养价值,但仍深受欢迎。 ![]() 铁桶搅出冰激凌 冰激凌是舶来品,在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就有不少商号卖冰激凌了。“唉!这冰激凌唻,雪花酪,贱卖多盛你就尝口道。让你喝唻你就喝,玫瑰冰糖就往里边儿搁,让你尝来你就尝,桂花白糖就往里边儿攘!这玉泉山的水来,什刹海的冰,吃的嘴就沙沙冷冷,哎,左手拉来右手拉,没有马达用绳子拉,脑袋冒汗就功夫擦,这桶是雪花酪唻,那桶是冰激凌。” ![]() 冰激凌的原料是鸡蛋、牛奶、淀粉、白糖、天然冰,这些原料都不贵,所以做冰激凌有很高的利润。老式冰激凌往大桶内放冰和盐,冰中间再放一个马口铁桶,铁盖上有孔,一根轴通下面,四周有叶片,轴上有平齿轮,摇把上有竖齿轮,两齿轮相交,一摇手柄,轴即带动叶片旋转,铁桶内放淀粉浆、鸡蛋、牛奶、白糖、香料及果汁,旋转30分钟左右,桶中的混合物便凝为冰激凌了。 ![]() 土冰棍 20世纪30年代,北京就出现了冰棍。较早卖冰棍的是当时在西单临时商场摆摊卖梨汤的王宝山。 ![]() 土法制冰棍很简单,将天然冰砸碎置于大木盆内,码放均匀, 再把数十个白铁制成的直径2厘米、长15厘米的冰棍模子,插进碎冰块的中间,把预先做好的冰棍原料,也就是糖水加香精依次灌入冰棍模子,每个模子里放一根竹扦,借助四周冰块的寒冽,不久模子里的糖水凝固成形,土冰棍制成。 ![]() 扒糕 扒糕和凉粉是老北京夏季街头的常见食品。 扒糕用荞麦面制成,先捏成圆饼状,上屉蒸熟后放入凉水中,吃时切成细条,浇上芝麻酱、蒜醋,即告完成。由于醋是用冰镇了的,故而留下了一句歇后语:“卖扒糕的醋——管凉不管酸。” ![]() 凉粉用淀粉熬成,有切成条的,有过漏勺漏成蝌蚪形的,叫“蛤蟆骨朵”或“凉粉鱼儿”。凉粉绿莹莹的颜色就透着解暑的凉气。吃的时候,浇上腌萝卜丝儿、酱油、醋和辣椒油、芝麻酱。 ![]() 扒糕、凉粉两种在一个担子上卖,调味后以酸、辣、凉为主。天热,扒糕、凉粉整块浸在冷水中,或用冰镇。冰上罩一层白布,架在板上,上面放凉粉等。凉粉滑嫩易下咽,扒糕有韧性,要咀嚼,味较醇正,从立夏卖到秋分。 ![]() 另外“金糕”,“煮海棠”,“玫瑰枣”,甚至包括“冰镇西瓜”都是“打冰盏儿”销售的夏令吃食!在那个没有电器的老北京,炎炎夏日里,只要听到“打冰盏儿”那清脆的声音,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清凉舒爽之感!
![]() -广告- 2017大制作游戏【武道至尊】 ![]() 霸气角色,精良环境,带你纵身武侠豪情 点击【阅读原文】,无需下载,点击即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