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冰)“这条小路不知道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以前本来就不宽的路再堆上东西就更窄了,现在经过清理,变的又干净又美观,真是觉得心里顺畅。”家住龙泉镇梨园社区的张阿姨激动地说。 日前,记者在龙泉镇梨园大街看到,曾经店铺前的乱摆乱放如今清理得干干净净,垃圾箱外的垃圾堆物也得到明显改善。 如何精细化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我们建立网格化的工作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巡查力度。”龙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梳理建立镇域背街小巷台帐23条,分片进行巡查管理,并以项目带动的方式,整治梨园大街、三家店前街、三家店主街等6条背街小巷,环境明显改善,得到百姓的大力支持。 记者了解到,自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示范街道社区创建工作以来,我区各镇、街集中整治街边商铺占道经营、道路绿化带内乱栽乱种、背街小巷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从全面部署到重点突破,深入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妙峰山镇坚持执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支保洁队伍、一支巡查队伍、一套挂消台帐制度、一套季度考评通报制度、一套奖励举报制度。通过紧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细化日常工作,加强源头治理,对脏乱差地点进行图像采集进行曝光,并鼓励群众举报违法行为,确保背街小巷干净整洁。 东辛房街道摸清背街小巷内私搭乱建等情况后,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等方式做好拆除私搭乱建动员工作。同时,与社区、物业、城管等单位形成联动,入户约谈,采取自拆和帮拆相结合。此外,规划与拆违同步,聘请设计公司提前测量、提前设计,保证街巷整治工作进度。拆除完成后,将栽种花卉绿植,硬化路面等,为居民提供宜居的居住环境。 除了着力落实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相关工作部署外,各镇、街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清水镇结合街区文化氛围等因素,打造特色风格临街牌匾;潭柘寺镇、城子街道、大峪街道多渠道做好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参与街巷治理,实现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区文明程度的双重目标;斋堂镇、王平镇提升标准,量化、细化管理目标,着力打造环境整洁、经营规范的精品示范街。 各镇街坚持把背街小巷的整治工作作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推进社区服务、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用“绣花针”的功夫使背街小巷真正靓起来,全区综合环境面貌显著改观,提升了区域形象,给居民们营造了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