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dean_12343
北京信息网 首页 新闻资讯 教育 校园 查看内容

除了依靠情怀,高校内的实体书店还能如何生存?

2017-7-24 10:57| 发布者: jijinduoduo| 查看: 120| 评论: 0

摘要: 随着网络购书、电子阅读的兴起,实体书店的经营愈发举步维艰。相比专门去找一家书店,然后在店内花费时间完成找书挑书购书的一系列动作,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购书和送书上门的快捷服务,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在线 ...

随着网络购书、电子阅读的兴起,实体书店的经营愈发举步维艰。相比专门去找一家书店,然后在店内花费时间完成找书挑书购书的一系列动作,互联网时代下的在线购书和送书上门的快捷服务,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在线阅读对碎片化时间的合理利用,都使得越来越多实体书店的卖书、读书功能开始走下坡路。

短短几年时间,上海的季风书店逐渐收缩,三联书店退出广州,南京万象书店更是几经改址。在这种饱受互联网冲击的浪潮下,实体书店的经营面临的压力更是逐渐增大。但仍有那么一部分书店,却是顶着这股压力顽强生存,并且生存地点还是在有着图书馆丰富馆藏资源的大学校园。

到底是有多大的勇气,才让他们能够既顶住图书电商的压力,又忽视图书馆这一巨大的实体书阅读基地,在高校内或者是高校附近开一家书店?

上海交大曦潮书店——孕育在交大校园的人文情怀

“曦潮”二字,点摘自交大校友、北大校长蒋梦麟先生之《西潮》,谓“理想、希望和意志”,曦者为圆,潮者为线,圆线结合,构成了这个在理工大学内充满着人文情怀的书店。这也是交大03级的校友为母校人文生态圈所做的一些改变。“不能让交大没有一座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书店”,这是他们创办这样一家独立书店的原因。

(图说)上海交大曦潮书店

不规则的书架,三条腿的桌子,简单随意的涂鸦墙,松木的书架,棉麻质的坐垫,以及和交大气息映衬的3D打印机,这是属于交大人的店。除此之外,它还是一家专属交大人的纪念品店,据说这里的每件礼品套装都需要六个厂家的合作才能完成,而每件礼品的设计,都致力于让人记住交大,记住交大的人文情怀。

u

(图说)上海交大曦潮书店

“我们希望成为《哈利波特》中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静静地呼吸于你生活的空间里,在你无意识的靠近时,打开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这是曦潮的理念来源,他们致力于降低文化的门槛,让文化触手可及。除了盈利,除了承担书店原本的意义,他们更希望让这种经营成为一种大学文化。

华东师大涵芬楼——从乍见之欢到久处不厌

2016年的9月,几乎所有的师大学子都被这样一条宣传推送刷屏:《要有多少勇气,才敢在图书馆旁边开一间书店》,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对这家书店的争议。支持者认为终于有了一家可以在校内畅享阅读的书店,不仅设在学生生活区附近,而且自带茶水简餐,简直不能更便利。反对者则认为学校将原本免费的自习环境——共享空间变成现在的“消费方可入内”的盈利组织,实在是有失人文高校对自由学术环境的支持和风度。

(图说)华东师大涵芬楼

可最终这里却成了华师学子争抢着都要来的一个地方。有着商务印书馆以及众多兄弟出版社的书籍

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在考试周的24小时营业制度吧。当图书馆10点就闭馆,自习室通宵需要从晚上12:00一直待到早上6:00的时候,它们选择了24小时营业,随时可来随时可走,并且提供远远低于平时价格的考试周优惠套餐作为宵夜。

(图说)华东师大涵芬楼

在一所人文高校开店,光有情怀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读者看到这里的用心和爱心,毕竟这里汇聚的是一群有爱有抱负的文青们。从乍见之欢,到久处不厌,再到现在每位华师学子坐在涵芬楼的满心欢喜,涵芬楼最初开店的勇气也已经被现在的底气所替代。

复旦大学鹿鸣书店——专注学术,做自己领域的东西

鹿鸣书店的创办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两位研究生,他们的愿望很简单:“若干年后,希望哪位复旦人在撰写回忆录时,还能想到20世纪临近结束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书店,以及它的一些故事。”而他们的经营之道则是“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

(图说)复旦大学鹿鸣书店

专注学术方面恐怕没有书店会比他们做得更好,2012出版的一套《大唐西市博物馆臧墓志》,其中包含很多珍贵的原始墓志材料,但从正规渠道并不能买到。鹿鸣书店最后直接从大唐西市博物馆进货,解决了众多读者们的这一难题。

据书店的经营者顾老板说,许多海外汉学家都是书店的常客,《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几十位作者中有70%都到书店买过书,没来上海的康达维教授也托太太通过电子邮件订书。同时现在的鹿鸣书店又开辟了收购旧书的业务,还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设了店铺,并且成为三钻级信誉卓著的卖家。

(图说)复旦大学鹿鸣书店

对于鹿鸣书店的创始人来说,或许开书店做生意原本不是他们的专业,但能把一家书店开到如此专业化,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成就。

上海戏剧学院千彩书坊——遇见张爱玲

60多年前,张爱玲住在这所位于常德路的常德公寓,60年后,更多的人想要从这旧址,窥探这一民国传奇女子真实生活的一二。她的故居是断不能那么简单的进去的,所幸有了这家千彩书坊,这家位于公寓底楼的张爱玲主题特色书店,才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和窥探欲望。

(图说)上海戏剧学院千彩书坊

翻阅图书行走之间,张爱玲的画像就在身旁;欧式电话、老式留声机,复古气息的壁纸,让人觉得这就是张爱玲当时所生活的公寓。庭院中几把藤桌、几把藤椅,暗黑的色调,亦如那个遗世独立倔强行走的灵魂。再来一杯“倾城之恋”、“非常爱玲”、或者是“六月新娘”的特制饮品。来到这里,看书的欲望少了些,对书的回忆却多了起来,一点一滴都是关于张爱玲和她笔下那些鲜活灵魂的回忆。

(图说)上海戏剧学院千彩书坊

近水楼台的上戏学子大多是这家店的常客,比起冲着放在架子上的书来这里,或许吸引他们更多的是张爱玲本身。书,哪里都有,可张爱玲的气息,这家独有。靠情怀取胜,他们不是唯一一家,但靠着这便利的位置带来的情怀,怕是只此一家。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回答:“图书馆藏书那么多,你就不能借本书?电子商务这么发达,你就不能网上买本书?文青就文青,矫情就矫情,不看书就不看书,找那么多理由干嘛?谁说大学里一定要有书店,你来告诉我大学里书店有什么用?”。

虽说看起来可笑,但这确实也是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对实体书店的普遍看法。我们已经不再那么需要实体书店了,所以它们的存在对我们来说也是可有可无的。也就因着这个“可有可无”的身份,实体书店的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逆袭,就更需要实体书店经营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利用自己线下经营,能够和消费群体接触这一特点,完成一次关于人文情怀的促销。

不过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实体书店也开始了在线宣传、在线销售的经营模式,与线下经营进行互补结合,倒是很好的缓解了电子商务带来的一些冲击。相信只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这些书店也一定能够在实体书店中脱颖而出,给读者一个更加美好的阅读体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4000798987

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QQ:510255206同微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京信息网 ( 京ICP备14024126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3© 2001-2021 北京信息网 京ICP备14024126号-1 北京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