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门旅游,选导游还是选“导购”? 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网上约车……,互联网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也乐于享受这样的生活便利,如今,网约导游也来了! “网约导游”是“导游自由执业”的表现形式和通俗叫法,相对于专业术语“导游自由执业”,“网约导游”更容易被大众理解和认知。 专家预期:“网约导游”市场巨大,将会像网约车一样吃香! 自去年5月起,江浙沪等9省市率先启动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人们在旅游平台除了可以报团、买机票、买门票等,还可买“导游”。更有专家预期:“网约导游”市场巨大,将会像网约车一样吃香! 诚然,滴滴打车的成功为“网约导游”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让无数人对这一市场充满信心。 确实,网约导游的市场是巨大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追求个性化自助游、自驾游,加之在过去的时间里,关于导游的负面报道数见不鲜,宰客、甩团、强制购物无疑成为了导游的职业“标签”和“硬伤”,很多游客对跟团游又爱又恨,不得已只好敬而远之。国内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和大型旅行社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全国散客自由行与跟团游的比例大致达到7:3。以2015年为例,2015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大约超过41亿人次,那超过28亿人次的自由行市场确实广阔。 “网约导游”是否可以解决“导游之痛”、“消费者之伤”? 在导游饱受诟病的同时,导游薪资和福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在自由执业之前,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而旅行社往往把“低价”甚至“零负团费”当做竞争手段,将风险传导给处于服务链最低端的导游,导游需要垫付人头费、买团费等。为了收回成本,导游不得不强迫游客购物或者安排另付费项目,其中辛酸无奈一言难尽。导游自由执业则改变了这一利益链条,导游直接与游客进行交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游客支付的导游服务费和自愿支付的小费,收入更有保障,更不必违心再去做“导购”。 对于游客而言,导游自由执业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自然要货比三家。这就促使导游提高自身水平,依靠优质服务、知识增长来吸引更多游客,而对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导游来说,来寻求服务的游客会越来越少,其结果要么是努力改善,要么是被行业淘汰。这种变化使得导游价值回归服务本身,也将有力引导旅游市场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新兴“网约导游”平台使用方便易操作 携程是国内知名旅游平台,而“导游自由执业”在这里“藏得有点深”。要经过5级菜单才能找到“私人向导”按钮,给游客找导游提供了难度。相对而言,一些新兴的专门针对“导游自由执业”和游客找私人导游的平台使用起来则更为便捷。由北京游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自行研发的游伴儿APP就是一个专业私人导游预约平台,无需繁杂的操作,游客登录即可看到众多导游的信息,并选择心仪导游提供服务。在游伴儿,游客还可提出自己的个性需求,如想去哪里游玩,想走怎样的路线,导游则根据游客的需求为游客设计路线。如此这般,游客玩得放心开心,导游收入得到保障,实现了游客和导游双赢。自2016年7月份上线以来,游伴儿APP受到了广大导游的积极关注和响应,目前注册的持证导游已近万人,导游参与自由执业的热情可见一斑。 游客存疑虑:“网约导游”靠不靠谱? 虽然已经有很多游客试水“网约导游”,但大多数游客还心存“网约导游”靠不靠谱的疑虑。网约导游由谁来监管?出了问题找谁投诉?如果真出了纠纷或意外需要导游承担赔偿责任,导游是否有这个能力?…… 事实上,去年,由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全国导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已经正式上线,对导游自由执业进行监管,为游客选择导游提供依据,并有效保障游客权益。 导游在实现自由执业后,如果跟客人发生纠纷或意外,赔偿主体有可能是导游个人。这种情况下,导游个人是否赔偿得起?如果赔不起,是否会给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隐患?这确实是众多导游和游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类似问题,日前,北京市导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健表示,会力争将导游执业险做成一种行业强制险,来有效保障导游和游客的权益。 “网约导游”细节亟待完善 目前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而对于导游收取服务费的标准,再比如导游一旦和游客发生纠纷,为该导游发布信息、招徕客源的互联网平台,是否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承担何种责任等一些细节问题的规范,还要进一步探讨,并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完善。有滴滴打车的成功先例,相信导游自由执业也会进一步向规范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