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晚饭,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的党员郑怀江像往常一样,出门上街遛弯儿。别看63岁的老郑一脸悠闲,心里却绷着一根弦儿,眼瞅着要变天儿,他得叮嘱村民注意防汛,夜里别睡得太沉,有情况时要立刻转移。 为啥老郑遛弯儿的时候还要操心防汛?这是因为他是这条街的“街长”。环境卫生、邻里纠纷、防火防汛,有关街上的大事小情都装在他心里。去年,为推进党员规范化管理,尖岩村党支部推行党员街长制,把全村划分出10条街,经过全村85名党员民主推选,村支委会审定,推选出包括老郑在内的10名党员做街长,一人负责一条街,最年长的党员60多岁,最年轻的30多岁。 街长职责分为四大块:维护环境,负责本街环境清理及督察工作;治安巡逻,负责做好防火、防盗及治安巡逻工作;矛盾排查,负责做好村民矛盾排查工作;调解纠纷,负责协助做好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邻里关系调解工作。光是职责明确还不够,村里还把金底黑字的尖岩村党员街长公示牌挂在每条街的明显位置,街长姓名、电话、负责区域及主要职责标注在牌子上,让村民一目了然。 眼下,全区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区,大搞环境整治和建设,老郑的眼睛就盯在村民门前的私搭乱建棚子上。“现在都整理街道呢,我没事就转转,敦促人家把不该建的棚子拆了,街坊邻里的,说说管用。另外,现在正是汛期,要提醒村民注意防汛。”和老郑一样,10位街长都把村里和村民的事放在心坎儿上,谁家出门忘了锁门、哪家的垃圾又有乱扔乱倒现象、邻里闹点小矛盾,街长看见了,准得提句醒儿,管一管。事情看着不大,街长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以前我们把全村分三片儿,共有3个小组长,一个小组长管一片儿,全村有467户、1110口人,平均一个小组长就得管100多户,村里事儿多,小组长好多事顾不过来。现在,我们建立了街长制,党员人人都装着责任心,积极发挥党员作用,把事情在最初端就解决了,提高了村里的办事效率。”村书记王淑平说。 自实行党员街长制以来,结合村里的拆违清乱、环境整治、安保维稳等工作,10位街长已带领村民累计清理街道卫生80余次,开展各类治安巡逻100余人次,协助化解各类纠纷20余起。 《京郊日报》(文/吕吉)(2017年7月27日 第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