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实践力是做事之道,那社交力则是做人之道。 对于孩子来说,既要学会做事,也要学会为人,才能真正立足社会。 可我们家长很多时候用爱和关心把孩子紧紧包裹起来,阻断了孩子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的通道。 孩子呢?安心躲在家长背后,“无忧无虑”地成长着。 曾经有一个孩子告诉我们教练,他对爸爸说想要竞选班长,爸爸却说:“当什么班长,又累又得罪人,管好自己就行了。” 我们组织孩子们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时,很多家长都不离左右,一会送水,一会给穿衣服。 真想问问这些家长,等孩子长大了,需要直接去面对社会,面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时候,你们还能继续替他挡吗? 既然不能,那就请放开手,让孩子到群体生活中去历练。 社交力好的人,往往是热情、乐于助人、宽容、有吸引力的人。 如何让孩子热情、乐于助人、宽容、有吸引力?首先,要扩大安全区。 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社交力不好,是因为他们的安全区太小。 安全区也是思维模式的呈现。 比如,有的人经常说:“我真看不上谁谁,你看他那样儿,瞅着都烦!” 这是什么?不能接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区,这个安全区里只容得下自己能够接受的人和事,但是有的人的安全区里连自己都不能容纳。 我们设计了很多活动,在玩中让孩子突破安全区。 比如我们让孩子在半小时内尽可能多地去认识陌生人,介绍自己,让对方留下他的名字。 开始的第一句话,往往很难,一旦开了口,往下就会顺利很多。 看吧,孩子们先准备好说什么,然后瞅准目标,走上去,孩子们有了第一份收获,就有了自信,就会越来越顺利。 如何让孩子有吸引力?如何让他乐于助人? 说到底,还要从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构建开始,让孩子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