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王府井大街原来是王爷的住宅。王爷府中有一口水井,井上有一座精巧玲珑的亭子,井口是一块大石头凿出的圆孔,井沿很高。井南就是王府大院。 北京早年水井虽然多,但甜水井不多。一遇天旱,很多井都没水了。有一年,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井差不多都干了,四个海子也干得只有垫底的水了。富人家用车子去几十里外的玉泉山拉水,穷人家没水,只能靠肩挑手提。还有的靠从井底淘点泥浆水活命。 这时只有少数几口井还冒水,王府井就是其中之一。王府井不但有水,而且还是甜的。王爷很高兴,说这是因为祖宗福气大,造化大,房子和水井都在龙脉上。可是这个王爷心肠十分狠毒,不仅不把水分给大家度灾活命,还命令看门老头把水井看守起来,不许人们取水。 这个看门老人心地善良,对王爷的做法十分不满,便偷偷给人们不少方便。他趁每天早晚王府的人睡觉时,给胡同外取水的人发信号,大家便很快地打一点水走。 终于有一天,王爷发现了这件事,便怒冲冲地审问看门老人。老人笑眯眯地说:“ 不错,王爷,我是让人打了点水。可我这是为王爷着想。您想,将来府里免不了还要雇人运粮挑米,要是附近的人都渴死了,哪儿还有人给府里干活呢?要是王爷不同意,今后我绝不让任何人再取走一滴水。” 王爷听他说得有道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追究了。 1965年,整顿地名。今王府井大街由三段改为两段,王府井大街依旧,八面槽并入王府大街。 1966年8月21日,"红卫兵"大闹王府井商业街,将"王府井大街"和"王府大街"合并,取名为"人民路"。 王府井大街定名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当时,清政府"推行警政"、"整理地面",对京师部分街巷名称重加厘定,改"王府大街"为"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既然以"井"命名,就足以说明那口井在当时的知名度甚高。然而,那口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被人们发现,便引出了诸如井在何处,建于何时,有何特点等话题。 姜纬堂先生曾根据考证,于1993年撰文指出:"在今王府井大街南段路西,具体说就是东安市场靠北的西门对面便道边稍北,约当今益民食品店门前。" 1998年,在王府井大街市政改造施工中发现了这口井,井壁与污水管道相通,井深八米,井内有两米厚的杂砖。井壁下部由小青砖砌成,据此可知为明代所砌。 王府井被发现后,对其做象征性修复,并将井盖设计成圆形青铜围龙浮雕,辅以文字说明。其具体位置在今王府井大街西侧,恒富盛珠宝店与碧春茶庄之间的便道上。 从清朝,特别是从晚清时期留下的资料来看,今王府井街区王公大臣的府邸相当密集,仅就一般能见到的《顺天府志》、一些街巷志及地名志等资料粗略统计:王公、贝子、贝勒府邸就有13家,其中,两家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大臣宅邸仅晚清时期的军机大臣(包括军机处行走)就有11家,如果把各部尚书、侍郎等从一品、正二品以上高官算上就远不止此数了。简记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要求有一个成规模、上档次,足以称为首都"窗口"的全新商业街。鉴于王府井大街的既有基础和地处要冲,政府选定该街作为重点商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