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 2014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我国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遏制心血管病增长态势的任务仍很艰巨。
《报告》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21%,但总死亡人数增加46%。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指出,我国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总死亡人数明显增加,早死问题严重。 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明显增加,与全球冠心病死亡率同期下降22.3%相比,中国反而上升了2.6%。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54%年龄低于65岁。针对这一群体的二级预防尤其需要加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表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农村与城市的患病率差距日益缩小。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年龄、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偏低等。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数目的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 高血压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升高有关。高血压患者补充叶酸,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压药与叶酸联用,比单用降压药能更多地降低卒中发病风险。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19万余名7~17岁汉族学龄儿童血压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男生16.1%,女生12.9%),且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 超重/肥胖、糖脂代谢异常、高血压家族史、出生低体重(<2.6kg)、睡眠不足是少年儿童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过大(≥4kg)、宫内及早期营养不良、出生早期的饥荒、儿童时期的盐敏感是成年早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儿童较血压正常儿童在成年后更易患高血压并发生心血管重构,患病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儿童的2.1倍和1.5倍,且风险随着年龄组上升而升高。儿童至成年持续高血压组人群出现心、肾功能损害的风险比血压始终正常的人群增加3倍。 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心血管病防控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儿童高血压与肥胖、血糖和脂代谢异常、出生体重、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环境、盐敏感、睡眠等因素有关。
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报告》首次关注了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颗粒物(PM)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PM2.5(细颗粒物)被认为关联更为密切。 北京市2010年~2012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μg/m3,该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PM2.5浓度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作用还存在滞后效应,暴露于高水平PM2.5后的1天~3天仍会观察到发病的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为敏感。 北京安贞医院王薇教授表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已明确将大气污染列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大气污染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改善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有数据显示,美国缺血性卒中年复发率约为3%-4%,而这一数据在中国竟高达17.7%。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后,会导致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致残,并使死亡率明显增加。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院士指出,“我国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因发生二次卒中而导致死亡。因此,加强二级预防,降低卒中复发率,对我国脑卒中全面防治至关重要。二级预防要从病房开始,从源头上培养患者二级预防的观念。”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脑卒中的年轻化趋势也非常明显。对于患者来说,二次复发带来的必然是更高的致残和致死风险,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更是巨大的经济负担。 专家指出,卒中复发风险因素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高血压(70.6%),年龄(54%)和既往缺血性脑卒中/TIA(38.5%)。抗血小板药选择应以单药为主,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而针对高危患者,有证据表明氯吡格雷获益均优于阿司匹林。 但目前对筛查人群药物干预的分析显示:单独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干预的占47.6%,单独使用氯吡格雷的占24.0%,双药联合的占27.9%。在高危和极高危人群中,分别有54.8%和57.7%的患者使用了包含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 与国外的数据相比,国内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仍不充分,尤其对高危、极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进一步加强。 卒中的三级预防 对卒中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的策略: 一级预防即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疾病发生;已经证明,禁烟、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避免过量饮酒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此外,还需要对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采取药物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病危险并预防中风。 二级预防即针对已发生过一次或多次卒中的患者,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常用的5类降压药均可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对已经患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的人员开展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这些干预措施与戒烟相结合,往往可以预防近75%的血管性反复发作事件。 三级预防即对已患卒中的患者,加强康复护理,防止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