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气温蹭蹭蹭地上升,夏天的气息是越来越浓。然而在这个季节,很多小朋友纷纷被病魔缠住,发烧的更是不在少数。感冒发烧、耳鼻喉发炎发烧、尿路感染发烧、腹泻都会引起发烧……宝贝发烧了,妈妈们怎么办才好呢? 对于发烧的定义,不同的身体部位达到发烧的温度不同。当身体各部位超过以下温度时即可认定为发烧:肛温38℃,口腔温度或耳部温度37.8℃,腋下温度37.5℃,背部温度37.5℃。“小苹果儿科医生”专家介绍如果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部位量体温,可能会误判哦~ 错误的体温测量时间 孩子的平均正常体温是37℃,但一天中会有上下变化。有的孩子在短短的数小时内体温会上下相差近2摄氏度。通常清晨体温最低,下午或傍晚达到最高。有时体育锻炼、情绪兴奋激动、进食和周围环境等因素也会导致体温升高。父母应该在孩子完全平静下来,或是在吃完一顿热菜热饭30分钟之后才测量体温。另外,向医生叙述孩子病情时,应告诉医生你是在一天中的哪段时间给孩子量体温的。 错误的体温测量方法 为不满5岁的儿童测量体温的最精确的方法是采用直肠测量法。可以在带孩子上医院看病时,请医生为你作示范操作。耳朵温度计对3岁以下的幼童不太适合。在孩子大约5岁左右时,基本上可以用口腔温度计为他量体温。当孩子腹泻、恶心、呕吐或熟睡时,也可以采用腋下体温测量法。就医时应该告诉医生你是用什么方法为孩子量体温的。 孩子们发烧了,父母们总是日夜守着希望赶紧退烧,担心会烧坏脑子,问题是发烧真的会烧坏脑子吗? 发热其实是人体免疫系统工作的一种正常反应。当病毒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会采取增多白细胞或淋巴细胞等防御机制来与病毒抗衡,让人体体温升高就是开启这种防御的主要信号。而人体体温是通过人脑的下丘脑来调节。由于宝宝们大脑发育还不够成熟,在接受到发热信号后很可能会发热过度。因此,宝宝比大人更容易发热,也更容易发烧。 如果由于一般性感冒或病毒感染而烧到38度到40度,对宝宝的伤害是不大的,而且体温往往很快就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病毒或病菌感染引发了脑炎或脑膜炎,就很可能会直接损伤宝宝的脑部,导致后遗症。我们常常听到的“烧坏脑子”就是这种情况。 那么,伤害大脑的元凶是什么呢?除了上面提到的脑炎、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也会对大脑造成损害。这些病症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在不发高烧的情况下也可能会损伤大脑。 不过,专家也表示,发烧很少有超过41度的,如果超过41度,就需要警惕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等。而脑细胞所能承受的温度上限是41.6度,超过这个温度,脑细胞往往会因高温而损伤,但这种情况很少是伴随疾病产生的。 这下明白了吧,如果只是因为一般性感冒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不要太紧张,以免越忙越乱。 “小苹果儿科医生”专家说如果你曾经有这些错误做法,赶紧停下来~ 只关注宝宝的发烧症状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的真正的最关键的方法。对成人来说,体温的高低通常反映出疾病的轻重程度。孩子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 孩子体温反弹时,过分焦躁不安 退烧药并不能治愈那些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只是能在2到4小时内降低孩子的体温。此后,孩子的体温会反弹。父母要有准备,接受孩子体温反复的现实。宝宝低烧是可以通过家庭的降温护理达到退烧的目的。 比如可以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还可以用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孩子发烧时多吃鸡蛋也是错误的 当孩子发烧时,许多家长觉得应该补充营养,就给孩子吃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鸡蛋,实际上这不但不能降低体温,反而使体内热量增加,促使婴儿的体温升高,不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孩子发烧后,通常都会出现食欲不佳的现象,这时候应该以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少油的菜汤等。等体温下降,食欲好转,可改为半流质,如肉末菜粥、面条、软饭配一些易消化的菜肴。另外,要多喝温开水,增加体内组织的水分,这对体温具有稳定作用,可避免体温再度快速升高。 哪些情况下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小于3个月的宝宝突然出现发热,因有可能是严重疾病造成的; ●持续超过5天的发热,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下引起发热的原因; ●体温超过39度,通过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后2个小时后仍不退热; ●宝宝行为发生改变:比如不爱玩耍,很少说话,没有食欲,对周围食物漠不关心; ●出现脱水症状:小的婴儿换尿不湿的次数减少,或大的宝宝小便的次数减少; ●注射疫苗后体温超过39度,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找医生判断下是不是由于疫苗反应引起的; ●宝宝出现抽搐; 家长任何时候觉得自己判断不了的情况,不要管上面叙述的内容,及时带宝宝看医生。 本文整理自小苹果儿科医生、家庭医生在线、张亚停医生、育儿网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妞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微信号:jktoutiaohao→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