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你猜头条妞在说什么呢?粽子!答对没奖。端午节来了,各种粽子,想想都要流口水~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虽然美味,也不宜多食。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 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说起高血压,你了解多少呢? 高血压的判断: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一定要吃药? 目前已有大量的资料证明:减轻体重、限制钠盐、控制酒精的摄入等是可以治疗轻型高血压的。其他还有体育锻炼、精神和肌肉放松等疗法。所以,当您患有高血压后,先不要盲目吃药。 1)低盐饮食: 有研究证实,盐摄入的量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线性关系。正常情况下,人体对盐的生理需要为每日5克,日常生活中人们膳食的含盐量—般为10-15克,摄入的 量远远超过人体的需要,因此普通人也存在减少食盐摄入量的问题。 2)将体重控制在适当范围 辨别体重是否正常的方法有许多,最早的也是较简单的方法是:身高(cm)-110±10%作为体重值的正常范围,超过上限部分即为超重。在流行病学的研究中 应用体重指数代替体重,其优点是避免了不同身高对体重的影响,能更好地反映个体超重或肥胖的程度。 计算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 平方,正常体重指数为19.6~24.3,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许多研究几乎一致地证明超重或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减重的措施 一是限制过量饮食,二是增加运动量。体重减轻4.5公斤可使血压下降9~10mmHg。 3)限制饮酒 饮酒能增加多数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研究报告,饮酒量与血压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随着饮酒量的增多,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逐渐升高,在饮酒量每日2~90克 的范围内,血压一直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也有研究认为,每日最多40克酒精的摄入量是一个限度,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78克的重度饮酒者的高血压患病率 是不饮酒者的2倍。 4)加强体力活动 经常参加体力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研究发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体力活动少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是体力活动多者的1.5 倍。目前认为开展耐力性体力活动如跑步、快步、骑自行车、游泳、滑雪等,有利于血压的下降。有实验证实这些运动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低11mmHg,舒 张压降低6mmHg;正常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降低4mmHg。 但要注意高血压患者运动如不恰当,有可能发生与运动有关的猝死,所以对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特别在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症状者更应注意。 【过节小提示】 有些患者已经到了药不能停的阶段,那么服药一定不能少!要过端午节了,北京医院心内科汪芳教授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降压不能“过山车”,记住四个要,过节无烦恼。 第一,要使用真正长效、每日一次服药就能平稳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造成的血压波动小。 第二,假期作息可能与平时不同,但降压一定要规律:不能想起来就服药,想不起来就不服药,也要避免“今天早晨吃,明天晚上吃”,服降压药的时间一定要应当尽量固定。 第三,假期出游很刺激,降压要和缓: 不能求快,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还有可能带来危险。一般服用了长效的降压药物,一到二周起效很正常,四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是常态。 第四,服用降压药要坚持:确诊了高血压的患者,无论有没有症状,是否感觉到头晕,都要按时服药,更不能随便停药。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的损伤。 本文综合自北京医院、高血压管家、高血压的哪些事、人民网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妞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微信号:jktoutiaohao→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