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dean_12343
北京信息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健康 查看内容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2017-8-3 12:36| 发布者: lkamxmk| 查看: 54| 评论: 0

摘要: 42岁张先生,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180/100mmhg,他没有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就不把高血压当回事,加之工作繁忙,也未规律服降压药,且精神压力一直很大,经常熬夜,还常常要应酬,基本每天不离烟酒,在一天清晨 ...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42岁张先生,3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180/100mmhg,他没有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就不把高血压当回事,加之工作繁忙,也未规律服降压药,且精神压力一直很大,经常熬夜,还常常要应酬,基本每天不离烟酒,在一天清晨突然胸疼,大汗淋漓,急呼“120”,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幸亏医生抢救及时,药物加冠脉介入治疗,才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高血压发病率和致死率日趋增高,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逐年递增,但人们对其危害性却始终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年轻人,甚至出现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低的三低局面,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了解正确的用药理念,存在太多的误区,导致血压不能很好的控制,最终引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本次“610清晨血压日”,数位专家根据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管理比较突出的四大焦点:

焦点1降压,一定要长效吗?

上海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目前的血压控制情况不甚理想,卒中等并发症依然高发,高血压是全身性血管疾病,一旦引发心脏和大脑的血管破裂则可能引发死亡,如病发血管部位在大脑负责运动神经的区域,一旦脑组织因得不到正常血压供养而彻底失去功能,则可能引起偏瘫。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压的波动,特别是清晨血压的升高密切相关;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都于清晨高发,但遗憾的是这段时间是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很多药物不能提供全天的保护,特别是在清晨这个关键时间段反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以为自己服药了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其实因为服用的不是真正长效的药物,24小时的血压并没有全面控制好,特别是早上的血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依然会发生心脑血管的事件,甚至危及生命。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只有服用长效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造成的血压波动小,一天一次就能平稳控制好24小时的血压。有些长效药物半衰期长达50小时,即使偶尔漏服,都不会对血压造成波动。而短效药物作用的时间短,不能很好的控制全天24小时的血压,而且一天需要多次服药,给患者带来麻烦的同时,更会导致血压的波动。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为血压经常波动,更容易发生心梗、脑卒中等严重的后果。

焦点2降压,一定要规律服药吗?

血压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患者的自我管理, 很多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不规律,想起来就吃,想不起来就不吃,有时早晨吃,有时晚上吃,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测血压后发现高了就服药,无服药的固定时间和规律。对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指出:服降压药的时间一定要尽量固定,保证规律,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服药间隔的时间固定,避免因为两次服药间隔时长时短,造成血压波动。而且容易让患者养成服药的习惯,不容易忘记。

那么服药时间究竟是在早上还是晚上比较好?孙宁玲教授说:清晨时段的血压较高,又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时段,医生们常推荐早晨服药,一般在早上起床后,先测血压,再吃药。养成习惯,形成规律,一定会对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焦点3,降压,是不是越快越好

服了降压药后,需要多长的时间把血压降下来?用药两三天血压就降下来,这样的降压速度是否可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高血压患者。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建平教授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也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降压应该和缓,慢慢降下来。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反而可能带来危险。特别是老年人,长期血压高,如果降的太快还有可能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李建平教授介绍说,一般服用了长效的降压药物,一到二周起效这是正常的,四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是常态。要有耐心等待血压和缓地降下来。不要几天没有降下来,就换药,方法错误,不仅没有帮助找到适合的药,反而有可能带来风险。当然,如果长期观察,发现服用的药物无法帮助患者控制住血压,那么就需要带着血压值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的调药加药。

焦点4,降压,能不能吃吃停停?

很多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总是吃吃停停,或者吃一段时间就主动换掉,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医院汪芳教授指出:很多患者都存在吃药不坚持的问题,有的人是因为所谓的“是药三分毒”,想尽量少吃药;有的人是担心天天吃,会不会耐药了;有的人是偷懒嫌麻烦,吃药做不到坚持。这些都是高血压患者中常见的错误认识。

其实很多高血压药物都是经过临床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的,只要选对了长效平稳、有心脑血管获益证据的‘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就可以长期服用,不仅不会带来所谓的‘毒’,反而会长期的保护您的心脑血管,预防心梗,脑中风的发生。所以只要确诊了高血压,无论有没有症状,是否感觉到头晕,都要按时服药,更不能随便停药。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停药会造成血压波动,而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的损伤,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只有坚持服用长效药物,平稳控制好每一个24小时的血压,才能真正管理好血压,更好地预防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生。坚持服药表面上看上去很麻烦,但实际上如果不坚持,将有可能带来更多无法挽回的灾难。

据悉,为呼吁患者了解正确的血压用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指导,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办倡议并发起的2016年度“610清晨血压日”疾病教育项目,还推出了患者疾病教育口诀:“要长效,不短效,一天一次更重要;要规律,不随意,测完血压再吃药;要和缓,不求快,四到八周是常态;要坚持,不停药,平稳长效保心脑。”以此来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明确正确的降压原则,管理好自己的血压,更好的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

相关新闻:中国人减寿因素 高血压居榜首

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刊登的一项大型研究值得国人高度关注。该研究由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牵头完成,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2013年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后,给出了造成每个国家和地区健康损失的前十大因素。其中高血压、高盐饮食、水果吃太少等成为中国居民健康损失的十大因素,有些曾被我们丢掉的好习惯,现在则成了致病减寿的坏因素。

第一位:高血压

研究称,1990年~2013年,全球高血压死亡人数增长了49.1%,中国更为严峻,增长了81.3%,成为致死第一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王培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这两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我国54%的心肌梗死死亡、71%的脑卒中死亡都和高血压有关。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国人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与高盐饮食、超重和肥胖人群越来越多、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生活,以及大众对高血压认知程度低、控制率低、达标率低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都有关系。

专家支招:王显指出,防控高血压应牢记三点:1.少吃盐,每人每日控制在6克内;2.坚持低脂饮食,控制动物食品和食用油的摄入量;3.保证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以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有氧运动为宜。儿童、青少年也要注意血压监测和预防。

第二位:吸烟

研究指出,23年间,我国吸烟致死人数仍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7%,其中女性吸烟致死人数虽下降8%,但男性吸烟致死人数增加了55.2%。研究证实,吸烟和二手烟会伤害几乎所有器官,心脑血管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都与烟草有关。

尽管控烟、戒烟一直备受关注,但我国传统的“烟文化”使得吸烟率这么多年并未明显下降。而且吸烟群体日趋低龄化、烟民烟龄过长等现状,都导致相关疾病不断增加。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专家支招:王培玉指出,营造无烟环境,不仅要靠“戒烟令”,还需吸烟的人主动认识到危害,在家中回避老人和孩子,在公共场所决不吸烟,积极戒烟等。刘又宁建议提高烟草税,并普及戒烟门诊,在社会上形成吸烟可耻的舆论压力。

第三位:高盐饮食

钠是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之一,但研究发现,高钠饮食的致死风险正在中国逐年上升,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18岁以上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但我国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平均为10.5克,差不多是推荐量的2倍。钠摄入过量成为血压升高、肾脏代谢功能变差的主因。

国人高盐饮食和烹饪方式有很大关系。首先,国人烹饪喜欢加入味精、酱油等各种调料和酱料,这些都是含钠“大户”;其次,相比西方饮食,我国菜肴更喜欢爆炒煎炸等重口味做法,导致用盐超标;再次,香肠、腊肉、咸菜、加工食品等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也含很多盐。

3.3亿国人都患的这种病,是导致死亡和偏瘫的头号元凶!

专家支招:陈霞飞建议,平时多用蒸煮等烹调方法,用醋来代替味精、酱油等调料,少吃腌制食物,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多回家吃饭。

第四到第十位分别是:水果吃得太少、大气颗粒物污染、室内空气污染、高体质指数、高空腹血糖、饮酒、粗粮吃得太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4000798987

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QQ:510255206同微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京信息网 ( 京ICP备14024126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3© 2001-2021 北京信息网 京ICP备14024126号-1 北京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