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和头条妞一样,前几天还在抱怨暴雨带来的不便,无比期盼好天气到来,可今天就被毒辣辣的太阳“亮瞎了眼”呢? 因为今天是“加长版”三伏天的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我国一年中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 要注意了,大暑节气来临后,天气会变得闷热,雷雨天会增多,防暑祛湿开始变得很重要。人们劳累、困乏、食欲不振、出汗等会更加强烈,中暑、腹泻等症状也会成为困扰。 大暑节气里也有很多的养生技巧,你知道多少呢?如果你还不清楚,那今天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看!
1.防“阳” 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 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 如果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先兆,说明你要中暑了,这是应速到通风阴凉处,解衣纳凉,或者饮用清凉水,并服用人丹。 2.防“凉” 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 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 大暑时节淋雨后,应该及时的更衣;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空调也不能吹的太低,尤其是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3.防“湿” 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 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 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4.防“火” 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 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不少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这往往是因为三伏天容易让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
1.多酸多甘 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如:菠萝、西瓜等。 2.补气去火 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3.新鲜干净 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4.补水养生 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1.游泳 大暑时节,骄阳似火,热风扑面,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可祛暑消夏。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也可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还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 注意游泳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当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游泳最好选在早上或晚上,且不宜在饭后一小时内进行;游泳前还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 2.散步 大暑时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 因此大暑养生要注意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里。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3.玩健身球 健身球,又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故适宜大暑天练习。 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 此外,由于铁球与手掌皮肤的频繁摩擦,也会因静电及热效应的产生,起到增进血液循环,治疗周身各部位疾病的作用。 4.钓鱼 钓鱼之所以养心养性,是由于垂钓是用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而成的,它对提高人的视觉和头脑灵敏的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暑天,寻得这舒悦和宁静,自然得心地清凉,经常体验这种怡乐之情,有利于健康,益寿延年。
(文章来源:头条号“巾帼阿克塞”“随糖诊疗室”“养生之道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妞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