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头条营养说干货准时和你见面! 昨晚进行的直播中,肿瘤学博士、美女临床医生仝卿和我们聊了很多肿瘤君的那些事~ 肿瘤总是被大家和不治之症联系在一起,真是这样吗?朋友圈各种防癌致癌八卦帖,到底是真是假? 带着这样的疑问,往下慢慢看吧~
昨晚关机躺床上睡觉,今天你一大早起床,重启开始新的一天,叫醒了身上100万亿个细胞吃早饭挤地铁刷朋友圈。 这100万亿个兄弟们现在正在你的体内各司其职地忙碌着,他们经历着生长、复制、分裂和死亡,为的就是能够让你正常运行:呼吸心跳,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脑袋能跟着我的说话想象和自我思考。 可惜细胞分裂可不会次次都那么完美,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出了点儿小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突变”。 在你看这篇文章的5分钟里,你的体内大概会产生20个这样的基因突变细胞。不过先不要担心,你的身体会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对付他们。比如,冲在最前线的就是基因修复蛋白,它们是个庞大的家族,每一个都是纠错专家,小差错他们都能搞定。 错得太离谱、修复蛋白无能为力的时候,这些基因突变细胞会自杀,启动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 这就是你身体的另外一道防线。
1.免疫细胞的种类非常多,其中树突状细胞会发现特定肿瘤抗原指挥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 2.在斗争的过程中,有些肿瘤细胞脱掉了带着抗原的外套,免疫细胞们竟然傻傻分不清本我和异己了,发生了我们所说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现象。 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成功逃逸的肿瘤细胞还会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洗脑,使它们失去战斗能力,甚至反过来帮助肿瘤生长。 所以,你看到了,肿瘤君的前世其实就是你那100万亿个兄弟里边儿的一个,今生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多重突变引发不受控制的增殖,并且在和免疫系统战斗的过程中占了上风。 我们把导致细胞多重突变的原因叫做“肿瘤危险因素”。 如果对这些危险因素有所了解,我们就有了初步甄别各种抗癌致癌消息真假的能力,并且从明天开始重启自己的日常生活,力所能及地优雅地避开肿瘤君的拜访。
危险因素划分成两类:我们可以控制的和不可以控制的。
为什么把这些危险因素列出来?
五个月以前,IARC发布针对加工肉和红肉的评估报告,将加工肉列为1类致癌物(表示对人类致癌),将红肉评为2A类致癌物 (表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 。 致癌物分类并不代表毒性大小,只是代表了致癌证据的确凿程度。
如果真的非常在意吃什么能抗癌这件事,AICR的官方网站上有抗癌食物表单,比如十字花科类的蔬菜对于预防结肠癌有效。这些食物们也是按照抗癌证据的确凿程度进行排列的,不妨参看一下。 那么尽管有证据提示包含抗癌食物的食谱能帮助降低特定癌症的风险,但是对个体而言,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或者食物成分能保证让你免于患癌。 想了解更多瘦身方法,请关注头条妞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