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发展为疾病。处暑后天气依然闷热,防暑祛湿依旧很重要。 处暑养生6要点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 2.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后,天气较为干燥、少雨,人体会因此不适,发生诸如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3.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而寒气如果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4.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 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5.适量锻炼要坚持 锻炼活动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6.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 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最适合做哪些运动? 1.登高 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2.慢跑 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处暑过后,日常饮食应该吃些什么呢? 1.鸭子 中医认为,鸭肉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健脾的功效。鸭肉适宜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老鸭汤富含骨胶原蛋白、钙、磷、铁等成分,更营养,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潮流。 2.雪梨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它药用能治风热、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毒。梨又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3.白萝卜 白萝卜含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加快胃肠蠕动和止咳化痰的作用。入秋的萝卜肉质肥厚丰润、清甜爽口,生吃对于咳嗽痰多、咽喉炎、声音嘶哑的人有一定帮助。 4.桂圆 中医上有“补秋”的说法,这个时候讲究“补气”、“补血”,要避免寒凉的食物,同时桂圆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在这个节气食用是有益的。 5.南瓜 南瓜含有我们所需的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我们的秋燥症状。南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食疗作用,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治咳止喘,疗肺痈便秘,并有利尿、美容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妞的微信公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