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22日,小雪,24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此时天气开始降雪,但雪量较小。 进入小雪,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 初候虹藏不见:这个时节由于很少有下雨的情况,所以彩虹就不再出现。 二侯天气上腾:天际中阳气上涨,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所以就被古人称为“闭塞成冬,万物不通”。 小雪的相关习俗大多与吃有关,这也很好理解,因为马上就要进入食物匮乏的冬季,因此必须做好越冬准备啦!
腌菜腌肉好越冬 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南方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台湾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 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土家族刨汤肉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这么多好吃的,头条妞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小雪意味着寒冬已拉开大幕,那么在这数九隆冬开始的时刻,该如何进行养生保健呢?
1、多吃叶酸食物防抑郁 小雪之后,进入抑郁多发的季节,应常食菠菜、猕猴桃、牡蛎、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全麦面包、粗面粉制品、谷物、酵母、动物肝脏及水果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对改善不良情绪及抑郁症也大有裨益。 2、防寒保暖要做好 从这个节气开始,东北风刮得多了,由于气候虽冷却还没到严冬,很多人不太注意戴帽子和围巾,这样往往容易遭受风寒。 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冬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对于老年人,应选择柔软、光滑的棉织或丝织内衣、内裤,尽量不穿化纤类衣物,以使静电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3、早睡晚起,睡前泡脚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 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4、多喝水防内热产生 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缩短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减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还能降低血液粘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蜂蜜水可润燥解毒,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都是这个时节不错的选择。 5、多食热粥 小雪过后,可以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等;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如腰果、山药、栗子、核桃等。 食物烹调可多采用炖食,这样营养流失较少;多食热粥有益健康,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6、黑色食物补肾防感冒 预防感冒是贯穿冬季养生的主题,而多吃黑色食物不仅能迅速补充热量、防感冒,还能滋补肝肾、清泻内火、保养肌肤。 如黑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气的作用;黑豆、黑米、黑枣、黑木耳等,也都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7、想健康,多喝汤 鸡汤特别是老母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它能缓解感冒症状,改善人体的免疫机能,冬季养生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鱼有健脾开胃、止咳平喘等功能,将它和冬瓜、葱白煮汤食用,可以减轻水肿。 8、勤运动,不懒惰 小雪过后,虽然气温更低,但积极锻炼也不要放松。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能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 但也不可运动过度,大量的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小雪过后,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很大,正如那首民谣里唱到的: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很多南方的小伙伴羡慕北方的暖气,可以穿着睡衣在家吃冰棍儿! 可是北方娃也要当心“暖气病”!
北方娃,当心“暖气病” 小雪节气,北方地区开始供暖。供暖后,常会出现感冒、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等“暖气病”症状。在极端情况下,“暖气病”会导致支气管炎、心血管疾病。 三招让你远离暖气病: ①通风:暖气房内空气干燥,给病菌滋生和传播提供“温床”,天气晴朗时应定时开窗通风。 ②花草有“湿”意:经常拖地、在室内安置水盆、湿毛巾或者往地面洒水等方法增加室内湿度。 ③控制室温:温度不宜过高,以室温18℃-20℃、湿度50%-60%为宜。 南方娃,冻疮早预防 冻疮多发生于0-10℃的湿冷环境。 预防冻疮: ①注意局部保暖,外出戴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但手套、鞋袜不宜过紧; ②常按摩手、足及耳廓等部位; ③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或用热水浸泡; ④加强锻炼与营养,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 在天气转冷的小雪时节,记得要补补身子哦,头条妞给您推荐了3个养生食谱,还不动手学起来!
小雪过后,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饮食上也要遵照 "寒则温之、虚则补之" 的原则,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提升御寒能力。 像羊肉、牛肉以及黑米、黑豆、黑芝麻等等黑色食品都是都是不错的应季养生食补之选。 温补肝肾:葱爆羊肉 功效:养胃、温补肝肾、温经止痛、健胃护眼、增强抵抗力。 主料:羊肉250克。 辅料:葱白3段、色拉油 适量、食盐 1茶匙、料酒 1汤匙、生抽 1汤匙、白糖2克。 做法: 1.羊肉片化冰备用; 3.锅中倒入适量的炒菜油,比平时可以稍微多一些,油温约5-6成热左右; 4.放入化冰后的羊肉片,迅速滑散翻炒,烹入料酒; 5.待羊肉片开始陆续变白时,加入葱丝继续快手翻炒均匀; 6.放入生抽,白糖,盐炒匀即可出锅。 补血健脑:皮蛋瘦肉粥 功效:补血、健脑、强身健体、促发育。 主料:大米适量、松花蛋2个、猪肉150克。 调料: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姜5克、料酒适量、淀粉少许、白糖2克。 做法: 1.准备一锅慢火煲好的白粥,切片的瘦肉用盐,油,酒,生粉和糖加姜丝腌30分钟,皮蛋一个切成小粒; 2.用小锅(或瓦煲)按个人的份量装上白粥,小火加热到粥起小气泡,先加入切粒的皮蛋煮几分钟,这样的话皮蛋的清香会溶在粥里,香气更甚。煮的时候要边煮边搅动,以免粘锅; 3.然后再放瘦肉片,在粥里搅开,看见肉色变浅就可以关火,用余温闷几分钟就行。 防治痔疮:莲藕骨头汤 功效:防治痔疮、养胃、消食、防治贫血、养血。 主料:猪大骨头500克、藕2节。 调料:食盐适量、姜5片、八角4个、桂皮1块、料酒适量、胡椒粉适量。 做法: 1.骨头用清水浸泡出血水,浸泡约1个小时左右,中途可换几次清水; 2.莲藕削皮,切滚刀块,有的藕孔里有污泥,用清水冲洗干净,用撒少许盐,抓匀,腌30分钟 3.锅热后倒少许油,放入姜、八角、桂皮炸出香味后放入骨头翻炒,再加少许盐翻炒; 4.炒至肉变色,肉质发紧时,倒入砂锅中,加入清水至锅的六、七分满,开中火烧开; 5.水煮开翻滚后,沿锅边捞出血沫; 6.倒入莲藕,用勺翻动下,把莲藕和肉都翻匀,中火煮开汤后,转小火煨2小时左右,至藕粉即可,调入少许盐,胡椒粉。翻滚着的汤,清香的莲藕加上肉香味,从砂锅盖上的小气孔飘出来。
一到冬天,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要冬补大吃特吃了,头条妞赶紧给您提个醒,千万不要大吃特吃,身体很可能不太给面子呢。 但是,拍拍三窝,就能把占地方的湿气、毒素等垃圾清理出去,给滋补品腾地方!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可祛除心火,就不容易犯急、暴躁;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进过,经常拍打可排除心肺的火气和毒素,缓解喉咙肿痛、痰黄气喘、嘴破失眠等症状; 膝窝的委中穴是膀胱经的排汗口,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可经常拍打。 方法:每日按揉腋窝,1-2周拍打一次肘窝、膝窝,每次5-10分钟,直到出现瘀斑、痧点。 最后,头条妞还想问,你那里下雪了吗? 本文综合整理自家庭保健报、99健康网等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