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 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小萝莉玛蒂尔德有句经典台词: I am already grown up, I just get older.(我已经够成熟了,现在只会变老)。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当做对儿童性早熟的注脚:早熟,就意味早衰。 目前,我国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达到0.43%,经济发达城市的性早熟患病率高达1%,但就诊者还不到三分之一。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日启动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项目。 今年将在全国选定10个城市共20家医院作为基地开展儿童性早熟公益健康教育。 北京市的两家基地医院分别设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首儿所。 儿童性早熟的表现医学上对儿童性早熟的定义是:女孩 8 岁、男孩 9 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成熟,如生殖器官发育、阴毛腋毛生长、乳房增大、月经来潮等。 作为家长,要重视观察孩子长大过程中的体格改变和性器官发育变化。 如果启动过早、过程特别迅速甚至合并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中枢病变表现的,一定要及时就诊,让医生协助判断是否为性早熟,以及如何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早”熟,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性早熟年龄的界定并非绝对。 人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很难确定青春期发育开始的正常和早熟时间的绝对界限。 为何会性早熟?专家表示,性早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有些患儿的性早熟可查到明确的器质性原因,但对于最为常见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目前仍无法明确病因。 “目前证据表明,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险因素之一。” 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主任巩纯秀教授表示,性早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结果。 另一方面,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性早熟儿童早期进食过多,会进一步引起体重增加。 家长一定要从小控制、避免孩子体重超重。 儿童性早熟的三大危害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对儿童性早熟并不太在意,甚至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时代副产物,此言大谬,儿童性早熟至少存在以下三大危害: 虽然儿童在短期内身高突增,但由于骨骼过早发育,骨骺提前闭合,生长周期缩短,导致最终身材矮小,性早熟的患儿如未经治疗,成年后平均身高仅约 155 cm~160 cm。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过早发育会给实际年龄尚未成熟的患儿带来严重的社会心理负担。 不一样的体型,常导致他们被同龄人歧视、排斥,容易诱发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对日后心理健康产生长久不良影响。 另外,性早熟的儿童已经具备等同成年人的生殖能力,但缺乏成熟的心理、自控能力差、社会阅历少。 可能导致早恋、过早性行为,继而引发早孕、堕胎和传染性病的危险,给他们带来更多生理和心理上的摧残。 部分儿童性早熟是由于特定疾病造成的,如颅内肿瘤、卵巢肿瘤、睾丸肿瘤等,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可能导致更多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避免性早熟?虽然很多媒体在报道时会简单地总结说,孩子因为吃了这样那样的食物导致性早熟,但这其实是对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错误理解。 家长们要想尽可能避免孩子性早熟,不要吃鸡肉、不要吃反季节蔬菜、完全吃素等建议统统不靠谱,比较可靠的有这么几点: 合理搭配谷物、蔬菜、肉蛋奶,避免营养过剩。 口渴尽量喝白开水,少喝果汁、饮料,避免能量摄入过多。 尽量不给孩子吃营养保健品,没有“蓝帽子”标识的更是坚决不能吃。 鼓励孩子多出去玩耍、运动。 家长如果在服用避孕药,一定要收好,避免孩子翻出来误服。 减少使用塑料制品。 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迹象,首先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排除疾病的可能。 本文节选自丁香医生、北京晨报。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