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口中的话题, 关于什么致癌, 什么防癌的话题经久不衰。 比如下面这个: 网络上疯传一种说法: 竹制筷子使用超过六个月以上,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疾病。 严重发霉的筷子则会会滋生“黄曲霉毒素”进而诱发肝癌。 这是真的吗? 其实真相是筷子用久易致肝癌这种说法是危言耸听。 虽然黄曲霉毒素的确是一部分肝癌的诱因,但只有长期食用大量的霉变食物,摄入人体的黄曲霉毒素才足以达到致癌量。 一般来说,民众日常使用的木筷子、竹筷子,每天都要被流水洗和开水烫。 在这种环境下,黄曲霉毒素本身就很难生存。 目前我国肝癌发病诱因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原发性的本就不占多数。 如果说筷子用久了也能够导致肝癌的话,我国肝癌发病率就远不止现在的数字了。 医生认为,大众无需对用筷过于紧张。 同时提醒,筷子毕竟每天接触人体,虽然不必换得过于频繁,但还是应该每日清洁和定期消毒,保持卫生以防病从口入。 关于筷子,你必须知道的8件事! “裸色”筷子更不安全。很多人认为“裸色”筷子卫生、环保。 事实上,如果不涂上一层生漆,筷子反而更易吸收水分,磨损开裂,使食物残渣残留在缝隙中,细菌滋生。 而涂上生漆,如同给筷子上了一层“保护膜”,能防水。 不过,买筷子应选材质本来的颜色,因为彩色筷子在染色过程中,也可能导致有害物残留,一旦颜料脱落被误食也不利健康。 筷子变色可能变质。筷子用久了,颜色会发生或深或浅的变化,主因是细菌长期堆积导致的。 每天应仔细观察筷子,一旦发现表面有斑点,特别是霉斑,说明已发霉变质,应赶紧更换。 筷子开裂藏细菌。经常使用、搓洗的过程会给筷子留下深深浅浅的伤痕,使筷子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开裂变形,极易藏污纳垢,成为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等有害菌的温床。 藏在筷子细小凹槽里的微生物和清洁剂,还可能侵犯人体呼吸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筷子出现弯曲、变形,看上去很潮湿或闻起来有明显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清洗随便细菌长得快。很多人在家洗筷子时很“豪爽”,近五成人都选择在水龙头下冲洗,搓得哗哗响,然后往筷子筒里一插就算洗好了。 这种洗法,筷子很可能没彻底洗净,细菌很快就会滋生。 清洗筷子时,首先要把筷子表面冲净,再用洗洁精仔细搓洗筷子,洗完后沥干水渍才能放入筷子筒。 放得不对更易发霉。如果筷子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卫生不达标,还会存留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抵抗力弱的人使用后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 最安全的方法是,筷子偏小的那头朝上。这样有利于水分蒸发。筷子横着放,不利于排水,更容易发霉。 另外,筷子筒要置于阴凉通风处,最好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筷子筒底部要有滤水功能,最好配个盘子接水。 竹筷是最佳选择。调查显示,使用竹筷的比例最高,为53%,木筷、塑料筷、金属筷分别为35%、2%、8%。 从安全、卫生、价格方面综合考虑,竹筷是最佳选择。竹筷材质天然,不易变形;木筷防腐坏性差些,也不利于环保;塑料筷受热后易变形,还易产生有害物质;骨筷易变色,且价格较贵。 不锈钢筷子较卫生。金属筷虽表面也有磨损,但不易藏污纳垢,较卫生。 不过,目前不锈钢筷子良莠不齐,若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重金属析出,使用时应避免和醋、盐长期接触,别用清洁球或强酸强碱进行清洗,致使其中的重金属溶出。 此外,市场上有很多密胺筷子,看上去与塑料类似,如果清洗干净,滋生细菌几率较小,但购买时一定要认准QS标志,谨防用尿醛树脂生产的不耐热、易释放致癌物甲醛的假冒伪劣产品。 新筷子用前先煮半小时。筷子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易沾染病毒、细菌及化学物质。 新买的筷子要先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再用洗洁精来洗,最后放到锅里,用沸水煮半小时。 竹筷子要仔细刮掉细刺,如有异味,可用醋泡半小时或用茶水煮半小时。 此外,筷子最好专人专用,以免细菌在家人之间传播。 文章节选自扬子晚报,家庭医生在线,生命时报。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