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疾病, 关于乙肝的传闻也很多。 比如筷子会传染乙肝病毒, 和乙肝患者一起吃饭,会感染乙肝等等…… 这些传言都是真的吗?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全是假的! 那乙肝病毒会通过什么途径传染呢?下面头条妞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乙肝是一种体液传播的传染病,很多国家将乙肝归类为血液、性传播疾病。 中国的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有近一个亿,这相当于每十人中就有一个。 乙肝病毒是一种只喜欢肝细胞的病毒,要进入肝细胞,需要一个对应的受体配合,像锁和钥匙的关系。 只有肝细胞才有这个“钥匙孔”,人完整的口腔、食道、胃肠道的细胞,没有这种受体,也就是没有这个“钥匙孔”。 因此,吃进去的东西不会造成乙肝感染。万一你不幸吃到了乙肝病毒,也不必惊慌。 完整的消化道表面拥有自己强大的免疫系统,像配备了生化武器的军事防线一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乙肝病毒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 它要么在你的肠道内直接被干掉,要么就被排到厕所里了。 实际上,无论是急性乙肝感染、慢性乙肝携带者,或是大三阳,小三阳——乙肝病毒均不会从口传播。 消化道尚且不是乙肝传染的通道,就更别说是身体触碰,甚至使用相同的日常用品这些方式了。
血液和体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才是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一些会损伤皮肤或黏膜的行为,例如共用剃须刀、牙刷,使用了被乙肝病毒污染了的针具(如针灸针、穿耳针、纹身针),还有性生活等是可能传染乙肝病毒的。 如果要和乙肝患者共同生活,记得去正规医院或防疫站打乙肝疫苗,并定期验血检查自己体内是否有对抗乙肝病毒的抗体。 了解了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就不用担心餐桌上的筷子会成为乙肝病毒的传播桥梁了。 尤其是已经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更不必担心,因为体内的抗体会令人体更加安全。
虽然乙肝病毒不会从口入,但以下几种疾病可能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大家要格外警惕。 1.肝病:甲肝、戊肝 虽然乙肝不会传播,但甲肝、戊肝则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且病毒易在空气中散播,如果长期和这两类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过唾液等传播。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传播途径多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6岁以下孩子处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 家里如果有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应注重饮食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多开窗通风,在幼儿园时应尽量专碗专筷专用,预防儿童间相互传染。 3.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甚至可能引起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诱发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即家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就很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此外,伤寒病等肠道传染病,也可能通过混用筷子等餐具传播。 所以大家在外就餐时,可在每盘菜刚上桌时,先用未用过的筷子拨出来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慢慢吃,之后不要再夹盘子里的菜。 这样做既避免交叉感染,又控制了食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本文节选自生命时报,丁香医生,健康头条,科普中国。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