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十胃九病”,说的是10个人里面9个都有胃病!同时,中国也是胃癌的发病大国。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了全球发病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今天,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正式召开,大会主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介绍,希望通过大会的交流,能为在不同地区推行胃癌的规范化治疗贡献力量,并通过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分享的成果经验,拉近我国与胃癌治疗水平较高的日韩及西方之间的距离。此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今日头条”发布“国人胃癌关注度大数据”,告诉你胃癌的正确打开姿势。
数据显示,在最受关注的10种癌症中,乳腺癌以接近10亿的关注度位居第一,而胃癌也以超过7.5亿次的关注度列在第五位。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沈琳介绍,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 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平均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男性发病率高,但女性关注度高 据介绍,在胃癌发病当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但是,从国人关注度来看,女性却是高于男性的。 同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小田教授表示,中国胃癌有个特点,就是发现比较晚,多数确诊时为中晚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没有常规胃癌筛查制度,而不像在有些国家,大于40岁以上的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有无“老胃病”病史,都要做胃癌筛查。 40岁以上关注度显增 从数据看,40岁以上人群关注度显著增加,一下子从31岁-40岁之间的2.34%增加到了5.7%。 据介绍,胃黏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老,慢性胃病中有20%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不会都变成胃癌。只是萎缩性胃炎变成胃癌几率,比一般人正常人高一点。同时,年龄在40岁以上,以前有慢性胃病史,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的人更要注意了。 江浙一带最关注“胃癌” 从大数据可以看到,江苏、安徽、上海位列地区关注度前三位。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发病率高呢? 在中国,胃癌的发病从东北到西南,到西北,都有分布。在青海、宁夏、甘肃这一带发病率比较高;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发病率排在第二位;在云南、昆明、四川等西南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这一方面可能跟地理因素相关,另一方面也跟饮食习惯相关。 腌制食品与胃癌关系“紧密” 胃癌与饮食关系密切,数据显示,“饮食”与“胃癌”同时出现并被阅读的数量超过了2.5亿次,而“腌制”的阅读数也达到了9000多万,可以说“难逃干系”。 专家介绍,变质、发霉的食物,腌制食物等,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等则会让我们的肌体有一个好的营养状态。 胃癌还有这些“帮凶” 除了饮食,还有哪些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呢?从数据上看,感染排到了第一位。 专家提醒,三类人要提高警惕。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的,其得胃癌的概率就会更高。如果有这种情况,要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此类人若想筛查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或听从医生的建议。 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二是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比如长期吸烟、饮酒等。三是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所以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
胃镜检查如果不采取无痛措施,的确会比较痛苦。但目前来看,要想查出早期胃癌,只能靠做胃镜;用其他方式能查出的胃癌,多不是早期,而胃癌的期别直接影响着预后。 胃镜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借助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通过底部镜子一样的探头,医生能直视胃部,将胃里看得一清二楚,不放过一点细微变化。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可能跟我们手上长了一个小斑块一样,只是胃黏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 目前的CT、造影等技术,虽然能扫描出一定直径的胃部病变,但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微的变化。 多知道点儿 据了解,这是国际胃癌大会举办22年来首次登陆中国,本届大会主题为“弥合差距,共克胃癌”,意在架起一座学术交流与分享的桥梁。本次大会规模庞大,设置了30余个专题,邀请了340余位国内外胃癌防治各领域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和研讨,共有来自全球40个国家的3000余名学者参会。 想看更多的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头条健康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健康头条号(jktoutiao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