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站点公告:
微信公众号dean_12343
北京信息网 首页 新闻资讯 健康 查看内容

这个病偏爱高学历人群!4条养生建议,教你告别脾胃不和

2017-8-3 13:42| 发布者: tgboler| 查看: 98| 评论: 1

摘要: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从中医角度来讲,“中间状态”是治未病的重点。如果干预得当,人体就会转向健康状态,如果不重视,就有可能转向疾病状态。近日公布的《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6 ...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从中医角度来讲,“中间状态”是治未病的重点。如果干预得当,人体就会转向健康状态,如果不重视,就有可能转向疾病状态。

近日公布的《2016年全民中医健康指数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度我国城镇居民中医健康养生指数为60.9分。健康状态居民比例为 51.0%,中间状态比例为 31.7%,疾病状态比例为17.2%。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人处于非健康状态!

这其中,个人月收入6000元以下居民疾病状态比例为13.5%,个人月收入20000元以上居民疾病状态比例则明显高出很多,为24.3% 。与个人月收入4000元以下和大专以下学历“双低”居民相比,“双高”人群(高收入、高学历的人群)胃功能失调、肺功能失调、阴虚的比例分别是15%、12.2%、11.6%,而“双低”居民的比例分别是1.4%、1.6%、0.9%。由此可见,收入高的人,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

这个病偏爱高学历人群!4条养生建议,教你告别脾胃不和

“双高群体”更易患消化道疾病

“双高群体”(高学历、高收入)往往在工作岗位上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可谓是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他们追求成就感与高品质的生活,却常常透支健康来换取收入和事业。有人常常调侃说,太忙了,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这种不规律的饮食与作息都是诱发胃病的高危因素。

此外,“能力越高,责任越大”,生活节奏也越快,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都会转化为精神上的压力。而压力大的时候,消化系统是反应最敏感的。人可能会吃不下饭,胃痛、胃胀,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肠癌、胃癌。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经常熬夜、睡眠质量不高,还是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都可能导致人体胃阴不足,而从五行学说来看,胃属“燥土”,“喜润恶燥”,就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希望有水滋润。

同时,中医认为,肝和胃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脾胃的运化功能有赖于肝气的疏泄,而紧张、焦虑、郁闷、恼怒等情绪都容易伤肝,造成肝气不疏,脾失运化,容易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比如没有食欲、胃胀、胃痛、呕吐、嗳气等。

中医专家给出4条养生建议

这个病偏爱高学历人群!4条养生建议,教你告别脾胃不和

放宽心情

《黄帝内经》上说“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那些边吃饭边思考问题,把商务谈判、工作会议带到饭桌上的做法不可取。另外,细嚼慢咽也是养胃的重要原则。

少吃寒性食物

饮食方面,除了定时定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的基本原则外,中医还建议要少吃寒性食物。寒热不只是温度上的寒热,还包括食物属性的寒热,如西瓜和海鲜都属寒凉。夏季吃凉菜时,可以放点姜丝姜末在里面,可平衡一下寒冷之气。

在食物的选择上还应该尽量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芹菜、谷物等。纤维素能有效帮助我们体内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应尽量减少不易消化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类食品等。

这个病偏爱高学历人群!4条养生建议,教你告别脾胃不和

饮食七分饱

我国民间有“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的说法。“若要身体安,七分温饱三分饥寒”,现代科学也证实,吃七分饱就可以保证营养摄入,有助控制体重。

《吕氏春秋•重己》中指出 “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古人认为游鱼、飞鸟、走兽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进食恰到好处,则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过饥或过饱,对人体健康都是不利的。

做柔和的运动

柔和的运动能舒缓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胃肠道,减少不正常的收缩或痉挛,降低胃肠道的疾病。太极拳是很好的选择,散步也不错。吃完饭稍微走一下,配合肠胃蠕动的节奏,就能帮助消化,减少肠胃的负担。从经络看,胃经经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中间,管脾胃的内庭穴也在脚趾的部位。实在没时间运动,回家后泡泡脚,活动一下脚趾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肠胃减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此篇文章已有1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 引用 chaojiwantong 2017-8-3 13:42
      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我是个瘦子,伤心时我可以数数排骨!

查看全部评论>>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4000798987

24小时服务热线
客服QQ:510255206同微信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北京信息网 ( 京ICP备14024126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3© 2001-2021 北京信息网 京ICP备14024126号-1 北京公安局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2106